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培养法学学子司法实践意识与能力,扩展法学学子知识领域,2025年11月18日14:30,吉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第7期在P站
B403教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以“经济犯罪案件疑难复杂问题的检察审查和应对”为主题,特邀吉林省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部主任,三级高级检察官高滢担任主讲人,P站
李海滢教授主持。

首先,高滢检察官介绍了经济犯罪的发案态势。经济犯罪整体规模稳步攀升、上涨趋势明显。在案件结构方面,新型经济犯罪尤其是知识产权类犯罪涨幅较大。经济犯罪的重点类型中金融领域案件由于专项整治工作的持续推进,数量显著下降。由于检察机关不断加大整治证券犯罪力度,所以证券犯罪起诉数量上升幅度较大。伴随自洗钱入罪、反洗钱法的出台,检察机关正相应地加大洗钱案件的追诉力度。走私、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等都持续上升。这些案件的发案态势都表明了经济犯罪形势越来越复杂、蔓延得越来越广泛。至于经济犯罪的地域差异,高滢检察官表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犯罪集中在资本市场犯罪、跨境金融犯罪。如獐子岛财务集团财务造假案。经济发达的二线城市,供应链相关犯罪突出。如福建办理的630特大走私案。其他地区则以传统型经济犯罪为主,如吉林省常见的制售假种子、假药等犯罪。谈及新类型经济犯罪模式的案件特点,她指出特征之一是犯罪手段技术化,犯罪分子利用虚拟货币、数字支付等新形式,使犯罪的隐蔽性、扩散性和追踪难度显著提升。高滢检察官简述了虚拟货币的特点与我国对虚拟货币的应对态度的历史沿革,她指出我国不认可虚拟货币是法定货币,但不否定其财产属性。特征之二是犯罪链条跨境化,此特征的关键词是地下钱庄,通过境内外资金对敲,实现资金快速跨境转移。特征之三是犯罪生态专业化,即形成了职业化、有组织犯罪团伙,以正规公司为外壳分工明确构成黑灰产业链。特征之四是重点领域突出化,核心领域主要有证券期货、非法集资、贸易洗钱等等。
其次,高滢检察官通过将以往办案经验与若干具体案例相结合,梳理出经济犯罪疑难复杂问题审查思路和基本策略。主要问题有管辖泛化问题,如李某、肖某骗取出口退税案中涉及外省涉案人员的管辖问题。她表示在处理管辖权问题时应当充分考虑共同犯罪、关联管辖问题。关于“查、扣、冻”范围和处置问题,应当精准区分违法所得财产的性质,避免财产性质错判。具体来说是违法所得财产与合法财产的区分、企业财产与个人财产的区分、涉案人财产和案外人财产的区分,避免超权限、超范围、超时限、超数额地“查、扣、冻”。处理非法定形式专家意见类证据的运用等问题时需要综合判断鉴定标准是否适用、鉴定结果是否具备科学性、专家意见的合法性、相关性、科学性、是否存在其他佐证。同时,综合判断跨境电子证据是否合法、是否真实、是否具备证明力。对于主观明知认定片面化问题要充分考量行为人是否明知无还款能力、是否仍大量吸收资金、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通过客观行为如资金模式、资金去向来判断主观明知。认定犯罪数额时,若存在捆绑销售的赠品,应当与生产品整套价格计入销售额,从而认定犯罪数额。她强调,办理案件过程中要以审慎的态度把握金融中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关于竞合案件法律适用问题,主要体现在罪名认定与量刑问题。

在分享的最后,高滢检察官就刑事司法理念更新和综合法律思维培养给出了建议。她表示,作为一名法科生,除了日常的法律学习还要多关心时事政治,关注国际、国内各领域的变化,不能僵化地适用法律。要从实践类书籍和每一个鲜明的司法案例中培养实践能力,为日后的法律工作夯实基础。同时,要提高对责任心的重视程度,这不论对学习还是工作都大有裨益。高滢检察官从案例剖析推进到法治理念传递,分享的内容逻辑清晰、见解深刻,既有法律人的严谨专业,又有检察官的责任担当,使同学们对检察工作有了更真切的认知。吉林省检察机关“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系列活动持续推进开展,希望更多法律实务专家走进P站
,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法学学子传道授业,用鲜活的法治实践智慧滋养青年成长,助力法治人才薪火相传。